关于劳动价值论和稀缺性的关系(摘要)

提交者: huangji [1153 byte(s)] 于 December 09, 1998 at 19:23:39:


用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证明商品价值随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摘要

  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后,为了满足扩大了的需求,劳动生产力(率)

较低的生产者也将参加该种商品的生产,结果是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增加。另一方面,产量提高后,本地的原材料可能不够使用,必

须从较远的地方获取原料,需要额外的运输原料的劳动,因此,商品中

凝聚的劳动量增加,进而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

  因此,只要商品的生产者是非均质的,只要生产原料具有稀缺性,

商品的价值(由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就会随着需求的

增加而增加。

  当供应和需求在较大的数量上达到新的平衡时,商品的社会价值并

不恢复到前一个供求平衡点的数值。因此,这种增加不是商品供不应求

造成的。

  当该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使用新的、劳动生产力较高的生产方式后,

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但是,在新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仍然存在

差异,原材料仍然是有限的,因此,商品的社会价值随着需求的增加而

增加这一现象仍然存在。

  因此,即使严格遵循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也能得出商品的价值可能

受到市场供求情况的影响这一结论。

  由于马克思在研究商品的生产时没有考虑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在定

义商品时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因此,他关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其它分

析是存在问题的。

 

(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