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是马最大的理论发现当然是经典,但总会过时的! 一种理论的正确性是有时效的,从现代标准来看,大学讲授的主要基
础学科之主要理论50甚至100年后才会过时,例如:语言学、物理学、哲
学、政治经济学等,但专业课程之主要理论5至10年就会过时,例如:一些
短期时兴学科和具体技术学科,所以,美国大学本科前二年全是公共基础课
后二年也要学一些专业基础课,以便延长毕业生的“时效”。
《资本论》是过去大陆政治和经济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多数带有时代局
限性的谴词造句肯定早已过失,现在没有任何严肃的马氏信徒再坚持原著中
原话的重要性。至于“剩余价值”这个基本概念则带有很强基础性质,其基
本意图当时是正确的现在仍然是正确的,不过:
1、不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所谓社会主义也有乘余价值,都存在广泛的
剥削问题,都在剥削工人!
2、剥削和通货膨胀、对外币贬值等概念一样是中性的,除非特定情况才是贬
义;在中国一般情况下剥削是进步因素,少奇先生50年代就讲过剥削有功。
3、基本概念也有产生和消失过程。例如:通货膨胀是1929至32年危机导致黄
金货币破产后随纸币诞生的,将来电子货币或发明新支付手段后纸币消失通货
膨胀也就没有了!剩余价值在真正的未来的后工业生产力即机器人彻底取代人
的工业劳动以后,至少在工业中将消失。
但是,现在有的是新理论,不一定非用使用剩余价值这个概念。它是多家正确
学说之一,能自园其说就值得象尊重“红学”一样研究它,实践中有新理论就
用新理论,没必要老想着外国古人的概念。现在有些学者只是把剩余价值当多
种研究方法之一,早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