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准了批

-------------------------

小虫:

1、马导师做假设只是为了让工人阶级容易理解,不是理论的基础。要真正建立起

数学模型的话,我看没几个人看的懂。

-------------------------

黄佶:

1,这个假设怎么不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就是以这个假设(劳动力的日

价值是半天社会劳动)为基础,得出结论:

  “27先令变成了30先令,带来了3先令的剩余价值。戏法终于变成了。货币转

化为资本了。”(《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20页)

 

2,逻辑模型不正确,数学模型除了吓唬人,又有什么用处呢?

-------------------------

小虫:

2、你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利润的理解都是错的。比如说纱资本家从

布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并不是布资本家给他的,而是纱资本家在组织生产中使他的

纱的平均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工人的劳动时间并未减少,他剥削的

是工人剩下的那些时间的劳动。这些都是初中课本上的东西,回去好好看看。如果

象你这样,先把公式的符号偷换了概念再去证明,简单如勾股定理之类的东东也永

远不会成立。

-------------------------

黄佶:

你的意思是不是:

  专业生产棉纱的资本家,用于棉纱生产的时间不是棉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专业生产布匹的资本家,当他打算或者偶尔或者少量生产棉纱的时候,其消耗的

劳动反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如果的确是这样,我就不知道是谁错误的理解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

了。

-------------------------

小虫:

马克思的方法是正确的,变化的是环境。

现代资本的剥削,早以通过经济全球化施加在落后国家身上了,发达国家国内的阶

级矛盾已经不是马时代那种形式。现在的阶级矛盾表现在国际间不平等的贸易,发

达的国家利用资金和技术和把持国际贸易规则的优势廉价获取落后国家的劳动力,

就象100年前资本家在国内利用同样的优势剥夺一无所有的工人一样。

-------------------------

黄佶:

我在其它论文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剥削工人不是资本获取利润的必要条件,

剥削可以增加利润,但是不是利润的唯一来源,剥削的根源在于交换双方的不平

等,对于资本家和工人来说,是货币和劳动力交换时的不平等。对于国和国之间,

我还没有研究过,可能的确如你所说,是高技术含量和低技术含量商品交换的不平

等。

根据我的分析,消灭资本家阶级,并不能消灭剥削现象。

我的其它论文请见下述网址,欢迎指教、批评:

http://www.fortunecity.com/victorian/bellow/89/hjpapers.html

----------------------------

1998年9月18日于上海


其它讨论   致黄佶收   论文集

19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