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也能创造价值 释平平先生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逻辑错误”一文质疑 (注:平平先生的质疑原贴于“一网情深站经济学版”,因我无法进入“一网情 ——————————————————————————————————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 近日读了黄佶先生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逻辑错误》一文(见本版第 584 篇)。黄先生不但应当得到尊重,而且以其发言的直爽值得尊重。黄先生文章的逻辑 错误实在是太多了一些,难以让人信服。 黄先生文中提到:“由于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中国很多经济学家正 试图通过修正劳动价值论,走出这一两难境地。例如,有人提出不仅活劳动(人的劳 动),而且物化劳动(机器等)也能够创造价值,试图在不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 提下,为资本利润的来源找到一种正当解释。虽然他们小心地遵循着马克思的思想方 法,但是仍然受到了激烈的反驳。”这些“中国很多经济学家”,也许经济学学了很 多,难免有时在普通逻辑上不到家。所谓价值,按马克思的说法,是指凝结在用来交 换的劳动产品中的劳动。也就是说,一定劳动是所谓价值,这一定的劳动凝结了多少 则价值就会有多少。或者又说,马克思是作了一个约定:我把一定劳动叫作价值。因 此,马克思的价值定义是不证自明的,是明确无误的,是合情合理的。
黄佶: 马克思定义人类劳动是“价值”是可以的,但是他为什么又“定义”商品必须按 照价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呢?如果你告诉我他是“证明”而非“定义”第二点,那 么我正在证明他的证明存在逻辑错误。 ————————————————————————————————————— py:可以说,作为劳动价值论逻辑基础的价值概念,几乎是不可动摇的。
黄佶:为什么说“几乎”?可动摇就是可动摇,不可动摇就是不可动摇。 ————————————————————————————————————— py:如果肯定了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却又说“而且物化劳动(机器等)也能够创造价 值”,算是什么逻辑?
黄佶:问题在于我没有肯定马克思的价值概念。 ————————————————————————————————————— py:所谓物化劳动,就是物化劳动。所谓已然的物化劳动,不过是已然物化了的劳 动。如果“物化劳动(机器等)也能够创造价值”,那么空气?那么赖以存在的环境 呢? 那么整个世界、宇宙万物能不能够呢? 如果不能不能,那么万能的造物主不也 有权参股分红吗?即使“物化劳动(机器等)也能够创造价值”,这和资本家又有什么 相干呢?难道资本家属于“物化劳动(机器等)”吗?
黄佶:自然和物化劳动可以创造价值。谁拥有使自然创造价值的装置(即能够劳动的 物化劳动),谁就拥有它们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因为资本家拥有物化劳动,所以物化 劳动创造的价值归资本家。 上述“装置”不一定是机械,例如下述的奶牛。 ————————————————————————————————————— py:作为常识,社会生产过程既有人与人的关系,也有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凝 结在用来交换的产品中的人类劳动。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但得不到的是钱。
黄佶:牛当然也能创造价值,不过钱归养牛人所有。当然,你可以说人剥削了牛。 ————————————————————————————————————— py:剥削就是剥削,有它的巨大的历史进步性、有它的不可忽视的现实作用。有它的 进步性、有它的作用,剥削还是剥削。又何必削足填履呢?
黄佶:剥削永远是坏事,不可能有任何进步性。 ————————————————————————————————————— py:如果非要“为资本利润的来源找到一种正当解释”,还不如谦虚地说“历来如 此”为好。又何必画蛇添足呢?难道“资本利润的来源”真是来源于“找到一种正当 解释”吗?如果资本家是靠“一种正当解释”来赚钱,还要对资本的占有干什么?去 做“找到”的劳动不是更经济吗?
黄佶:请告诉我:谁说过“‘资本利润的来源’来源于找到一种正当解释”? ————————————————————————————————————— py:黄先生摘要写道:“马克思在定义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时说:‘如果工人每 天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平均代表 6个物化劳动小时,那末,工人要生产这个价值,就必 须平均每天劳动 6小时。如果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立地为自己劳动,在其他 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平均一天同样要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的 价值,从而获得维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工人在不为资本 家劳动、‘独立地为自己劳动’的情况下,‘其他条件’怎么会‘相同’呢?本文将 讨论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中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并且证明使用‘必要劳 动’和‘剩余劳动’的概念来证明资本利润来自对劳动者的剥削是没有说服力的。” 确实,在十九世纪,工人别说有所谓的“其他条件” 了,能有自身的生存条件也就 不错了。 现实就是如此,奈何?然而,这是马克思的严重的逻辑的错误吗?如果真 是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说,由于十九世纪没有二十世纪的“其他条件”,因而对程 度较低的十九世纪的工业文明来说,二十世纪的就是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呢?
黄佶:我想我的意思应该不难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常常因为“扯远”而降低了捍卫的有效性。 ——————————————————————————————————— py:总而言之,马克思其实说的是:“如果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立地为自己 劳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显而易见,上述“独立” ,也并不是“独 自”;上述“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也并不是“个体的劳动”,更不是黄先生描绘 出的“他作为个人、在家里独自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生产”。黄先生的文章摘要,集 中了一些常识性的逻辑错误。
黄佶:我这样理解你的意思,不知是否正确:马克思讲的“独立劳动”是工人集资自 己开厂。看来我的理解不会错,因为你反问:“因为资本家不在,所以工厂不存 在?” 但是,我想马克思不会是这个意思。第一,既然如你所说“在十九世纪,工人别说有 所谓的‘其他条件’了,能有自身的生存条件也就不错了”,那么,马克思怎么会考 虑工人开厂的事?第二,如果马克思也像你一样认为工人能够自己开厂,他为什么还 要研究剩余价值,他写一本名为《工人如何集资开厂独立地为自己劳动以免遭资本家 剥削》的书不是更好、更有价值、更有现实意义吗?第三,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你的 理解是对的,那么工人“独自”劳动是什么情况呢?难道就拥有“相同的其他条 件”?就可以用6小时生产出自己一天生活资料的价值吗?毕竟大多数工人是在“独 自劳动”和“受雇劳动”两种状态之间进行选择。马克思比较这两种状态的可能性 最大。 马克思的逻辑错误不仅仅这里一个,这篇文章仅仅是我一系列文章中的一篇。欢迎你 指出我其它文章中的“逻辑错误”。我对宣布“跟你耗上了”的小虫说过:欢迎批 评。有错就改,比没有发现错误因此遗臭万年要好得多。 ————————————————————————————————————— py:在正文中,黄先生说:“我们知道,马克思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划分为必要劳动和 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他认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要求雇佣劳动者提供额外的劳动: ‘凡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垄断权的地方,劳动者,无论是自由的或不自由 的,都必须在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外,追加超额的劳动时间来为生产资 料的所有者生产生活资料’。这种思想在农业生产中是基本正确的。因为一个农民在 自己的土地上耕作,和在地主的土地上耕作,仅仅是劳动地点不同,劳动效率是基本 一样的……因此,农民只能在相当于生产自己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之外,增加劳动时 间来补偿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显而易见,上述“凡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 垄断权的地方”,并不局限于“在农业生产中”;上述“劳动者,无论是自由的或不 自由的”,也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中”才有;至于“在农业生产中”,许多时代都 有。如果“这种思想在农业生产中是基本正确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由于一个 工人在自己的工厂里工作,和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工作,仅仅是劳动地点不同,劳动 效率是基本一样的,所以“这种思想”在工业生产中也“是基本正确的”呢?(黄 佶:当然不能,因为前提错误:劳动效率不是一样,甚至不是相近的。)然而,黄先 生在肯定了上述“这种思想在农业生产中是基本正确的”之后,却又说:“但是,在 工业生产中,情况不是这样。因为……效率要高得多。”“但是对资本家来说……资 本利润的确来自这些剩余劳动时间。”说来说去,黄先生依靠个体劳动与社会化大生 产之间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巨大差距,本来论证的是资本剥削不算剥削,却得到了一个 资本剥削是有效率的的结论,这是多么的形式逻辑的茂盛啊。
黄佶:因果关系颠到了。不是“资本剥削是有效率的”,而是“因为资本带来了效 率,才有正当利润” ——————————————————————————————————— py:文中论证道:“但是,在工业生产中,情况不是这样。因为工人在工厂里劳动 时,与其他工人合作并使用机器,和他作为个人、在家里独自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生 产相比,劳动的功率要高得多。”农民和工人不一样,使用机器分工协作与简单从事 大不同,这是无话可说的。
黄佶:感谢理解。 ——————————————————————————————————— py:这里要说的是,只有一种二种的情况吗?他不可以作为个人、独自地简单地在家 里吗?如果可以,由于他在失业情况下的毫无效率,当他一旦“在工业生产中”,只 要给他一点点(黄佶:一点点什么?),不是就已经足以去证明黄先生的逻辑的说服 力了吗?他“在工业生产中”享受到了这一点点的不剥削,又能说些什么呢?难道他 还想呆在家里以其效率之低极而自我剥削吗?
黄佶:只要资本利润有“一点点”不是来自剥削,就证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错 误的。 请别忘了,我也说过这样的话: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工人的收入可以远远超过 他独自劳动的收入。这也是实际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事实。 ——————————————————————————————————— py:至于不明事理地或无理取闹地搞“罢工”和“跳槽”和“劳资谈判”和“利润分 享”和“免费午餐”等等的之类,不是在剥削资本家吗?
黄佶:在逻辑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就像在逻辑上,存在资本家剥削雇员的可能性一 样。但是,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因为他们基本上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 实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而特殊劳动者,如演员、运动员,在和资本家的讨价还价中 往往处于有利地位,发生“雇员剥削雇主”情况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如我多次说明,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因为无法计算劳动价值,无法取得定量 的证据,所以只能从逻辑上分析其可能性。 ——————————————————————————————————— py:文中论证道:“但是,能不能因此就说资本家剥削了工人?不能。因为剩余劳动 的出现,来自劳动效率的提高,而劳动效率的提高,来自使用机器和工人的协作,而 这一切均是资本的贡献。把劳动效率提高产生的成果强行归给工人,是不合理的,也 是不公平的,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借助汽车,人们可以缩短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时 间,但是谁也不会把时间的节约归功于乘客的两条腿。因为这样的话,就没有人愿意 制造汽车了。”其实大家还是很想坐汽车的,不过不能说所有的人都已经完全赞同 了。报载: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罗杰恩里科最近在一封致公司员工的信中说:“在 企业中,没有人比销售人员、技术员、仓库工人、卡车司机、机械师以及秘书等更重 要了。在我眼里,这些人始终是第一位的。他们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是关系到企业未 来的一张王牌。”
黄佶:别忘了资本家的虚伪。他在给董事会的信中会怎么写?可口可乐老板说:即使 工厂烧光了,凭“可口可乐”四个字,他就能东山再起。另一方面,在中国很多人想 坐汽车,可是又不想买票,还说这是“剥削”。我并没有重视资本而忽略工人的意 思。我只是想告诉受马克思经济思想教育多年的中国人,敌视资本的恶果最终还是要 由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来咽下去。(1998/10/6于上海) |
1998/6/2